97人人爽|97碰在线视频|三年片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三区四区

?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新型儲能的2024,50%以上的儲能系統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發布日期:2024-04-08     517 次

近年來,新能源行業如日中天,鋰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更是成為炙手可熱的焦點,吸引無數業外精英慕名跨界而來。回望儲能行業的2023年,我國新型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猶如破竹之勢,攀升至34.5GW/74.5GWh,其功率與容量的同比增速雙雙超越150%,而在這一年之中,新增的儲能裝機更是突飛猛進,達到了21.5GW/46.36GWh,較之2022年翻了三倍,這一亮眼的數據昭示著新型儲能已邁上更高的階梯。

不僅如此,據中國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迅猛攀升至173GWh(以終端口徑統計),同比增長率高達60%,令人驕傲的是,中國儲能電池在這一年中的出貨量約為159GWh,占據了全球出貨量的92%,展現了中國儲能電池行業的強大實力和卓越表現。

然而,行業數據喜人的背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2023年,儲能市場陷入產能過剩的困境,各大廠商在供過于求的格局下紛紛采取降價策略,競相角逐市場份額。電芯價格因此陷入“低”迷的漩渦,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雖然同比翻了近10倍;而在價格方面,至年底之際,2小時與4小時儲能系統的中標價紛紛跳水,雙雙跌破0.5元/Wh,相較年初,降幅高達50%以上。這一劇烈的價格波動,對儲能電池制造商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對于大型儲能廠商來說,這個價格或許仍能勉強觸及成本線的邊緣,但對于眾多中小廠商而言,卻不得不面對“賠本賺吆喝”的尷尬局面。這一價格戰的背后,是儲能市場的激烈競爭和產能過剩的無奈現實。

在這種激烈競爭之下,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有多少儲能企業能夠真正盈利?

以海辰儲能為例,這家自2019年12月成立以來的企業,雖然在短短幾年間累計營收高達58.45億元,但累計凈虧損也達到了6.67億元。據其財務報表顯示,海辰儲能自2020年至2022年連續三年虧損,且虧損額逐年擴大。盡管2022年其營收實現了驚人的89倍增長,達到了36.14億元,但虧損額也高達4.36億元。直至2023年一季度,海辰儲能才艱難地實現了扭虧為盈,凈利潤微增3655.3萬元,但凈利潤率僅為2%。與此同時,海辰儲能的資產負債率也在逐年攀升,從2020年的57%攀升至2023年一季度的72%。

同樣,蜂巢能源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近三年來,蜂巢能源公司的營業收入雖然迅速增長,但凈虧損也在不斷擴大。2019年至2022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26億元、-7.01億元、-11.54億元與-22.56億元,短短四年間累計虧損高達44.37億元。

就連已上市企業的表現也令人唏噓。以新晉上市公司瑞浦蘭鈞為例,其虧損態勢愈發嚴峻。據公司發布的2023年盈利警告,預計本年度凈虧損將高達18億至20億元,相較于2022年同期的4.5億元凈虧損,虧損幅度顯著擴大。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瑞浦蘭鈞連續四年陷入虧損境地,上市當年的虧損金額更是前一年的四倍之多,遠超過去三年虧損的總和。

即便如此,冰火兩重天中的2023也已悄然落幕,那么2024呢?

2024年,行業洗牌之勢不減,愈演愈烈

2024年,儲能產能預計將持續過剩,市場將繼續籠罩在供過于求的陰影之下。隨著中央及國有企業(如發電集團、電網公司、地方能源集團)紛紛涉足儲能領域,成立各自的儲能子公司,以及具備核心零部件供應能力的集成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純集成企業的市場份額將面臨不斷被蠶食的困境。企業被淘汰出局的風險也將顯著上升。

市場容量有限,需求亦有所制約,儲能行業正經歷一場風起云涌的洗牌。預計今年將有超過半數的儲能系統企業面臨出局命運。與此同時,前十名的系統企業市場份額將不斷擴大,預計將占據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

并且在經歷了2023年下半年的庫存調整之后,電池行業預計市場供應將逐漸回歸理性。預計儲能電芯價格將穩定在0.4元/Wh左右,預計儲能系統(0.5C)價格將穩定至0.8元/Wh,但低于成本價的無序競爭仍會存在,這或將對市場秩序帶來挑戰。

不僅競爭激烈,國內與歐洲市場趨勢更是大相徑庭

國內勢頭不減,歐洲市場的需求或持續低迷

在我國新能源配儲政策與市場機制改革的雙重推動下,我國新型儲能行業將延續2023年的發展之勢。展望2024年,預計我國新增并網新型儲能項目的規模將有望觸及34.5吉瓦/85.4吉瓦時(基準預期),甚至在更為樂觀的情境下,可能高達43.4吉瓦/107.1吉瓦時。這一增長勢頭意味著,我國新型儲能行業將實現74%至118%的顯著增速。

但反觀海外市場,目前,歐洲部分市場仍深陷去庫存的漩渦之中。由于此前受俄烏戰爭的影響,歐洲居民的用電需求迅猛增長,使得儲能行業成為剛性需求,2022年行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同時庫存量也急劇增長。而隨著俄烏戰爭的緩和,電價逐漸回歸理性,加之歐洲宏觀經濟表現未能達到預期,儲能和新能源車領域的投資熱情開始降溫。政府的補貼政策也在逐步縮減,消費者的消費意愿逐漸減弱。盡管2023年歐洲一直在努力消化庫存,但進展緩慢。因此,預計2024年上半年歐洲的新增需求量仍將有限。

結語:

對于儲能行業的眾多企業,2023年這段艱難的旅程總算過去,但2024迎接它們的是什么呢?


為您精選

最新文章

尋找更多銷售、技術和解決方案的信息?

?
關于綠測

廣州綠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綠測科技)成立于2015年11月,是一家專注于耕耘測試與測量行業的技術開發公司。綠測科技以“工程師的測試管家”的理念向廣大客戶提供專業的管家服務。綠測科技的研發部及工廠設立于廣州番禺區,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先后在廣西南寧、深圳、廣州南沙、香港等地設立了機構。綠測科技經過深耕測試與測量領域多年,組建了一支經驗豐富的團隊,可為廣大客戶提供品質過硬的產品及測試技術服務等支持。

綠測工場服務號
綠測工場服務號
綠測科技訂閱號
綠測科技訂閱號
020-2204 2442
Copyright @ 2015-2024 廣州綠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E-mail:Sales@greentest.com.cn 粵ICP備180333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