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模式已經從體量高速增長期轉向結構轉型升級期。
汽車電子作為汽車產業中重要的基礎支撐,行業整體呈高速增長態勢,預計2023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10973億元。隨著當前智能駕駛產業高速發展,汽車電子有望迎來新一輪風口機遇。#汽車##汽車電子##智能汽車#
關注樂晴,洞悉產業格局!
汽車電子行業處于產業鏈中游,產業鏈上游行業主要為電子元器件、結構件和印制電路板等行業,下游行業是整車制造業,最終在出行和運輸服務等行業實現產品應用。
汽車電子包括車體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和車載汽車電子控制裝置。
按功能汽車電子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導航、車聯網、音響娛樂產品等,二是車身電子控制產品,包括發動機控制系統、變速箱控制器、車身穩定系統(EPS)、防死鎖剎車系統(ABS),以及更高端的無人駕駛系統、并道輔助、自動泊車等,這些部件屬于汽車電子的核心零部件。
隨著汽車大量零部件的電子化,以及ADAS、自動駕駛、主動安全等功能的出現,將帶來汽車上電子控制單元(ECU)數量的大幅增加。
未來汽車電子電氣架構逐步向域架構、中央計算架構方向發展成為行業的共識。
汽車的智能化、電動化推動汽車電子市場規模的增長,高增長新興環節值得重點關注。
從機械時代到電氣化、智能化時代車載顯示發展迅速。
汽車從機械時代向電氣化時代演進,以車載顯示為代表的座艙電子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
車載顯示系統主要包括傳統的中控屏、儀表盤、副駕駛/后排屏等,以及新興的HUD抬頭顯示、E-Mirror/CMS電子后視鏡。
在座艙智能化中,車載顯示是目前最核心受益環節之一。
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 2022年10月國內乘用車中控屏滲透率已經高達89.7%。
該環節市場格局方面來看,面板的代表企業為京東方,顯示模組的代表企業為深天馬、京東方精電,觸控模組代表企業為長信科技、萊寶高科等。
車載顯示產業鏈:
從需求側,車載顯示是輔助行車、體驗娛樂、車身控制的必不可少的視覺接口。
座艙屏幕朝著多屏化、大屏化、高清化發展的趨勢帶來車載顯示系統價值量提升。
車載顯示屏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分別是:Tier2供應商(面板廠商、顯示模組廠商),Tier1供應商(系統組裝廠商)、整車廠。
HUD抬頭顯示是汽車電子的新興應用,其全稱是HeadUpDisplay,即平視顯示器,其作用是把時速、導航等重要的行車信息投影到駕駛員前風擋玻璃上,讓駕駛員盡量做到不低頭、不轉頭就能看行車信息。
HUD主要分為C-HUD、W-HUD、AR-HUD三類,W-HUD是目前主流配置方案,AR-HUD是未來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HUD的滲透率仍較低,主要集中在W-HUD,而AR-HUD的配套量與滲透率剛起步。
智能駕駛時代,AR-HUD除導航功能外,還可以結合ADAS功能,應用于車道輔助、自動跟車、變道輔助、泊車輔助、行人識別等場景,在安全基礎之上彰顯HUD的智能化功能。
車載信息顯示系統國內供應商主要有德賽西威、華陽集團、新通達電子、航盛電子、均勝電子等,國外供應商主要有日本精機、大陸集團、電裝、博世、偉世通等。
電子電氣架構變革催化域控制器重要性凸顯。
在中央計算架構下,中央計算平臺處理全車數據,實現決策最優,云端服務器也負責部分數據的存儲與計算。
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為自動駕駛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向上支撐軟件層、向下整合各類傳感器以及硬件系統。
在域架構下,車身被劃分為不同的域,動力域、底盤域、座艙域、自動駕駛域和車身域五個域。其次,也有按照空間劃分,分為前車身控制器、左車身控制器和右車身控制器,每個域控制器負責處理該域的數據。
域控制器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核心產品芯片,決定了域控制器的核心計算能力,參與者主要是海外廠商;中游核心產品MCU(海外為主),PCB板(國產化率較高)、無源器件(一定程度國產化)等;國內廠商在下游控制器總成的空間更大。
在多種業務模式并存下,域控制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終端車企通過與眾多供應商的合作開發域控制器,有利于車企構建全棧開發能力,車企會從開發成本、性能、個性化等多維度選擇域控制器的開發模式。
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玩家大致分為四類:Global Tier1系統集成商、Local Tier1系統集成商、自動駕駛域控軟件平臺廠商、OEM廠商。
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競爭格局:
智能底盤相比于傳統底盤和電控底盤來說,最大的特點是需要與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動力系統深度融合。可以不完全按照駕駛員指令進行車輛控制,而是根據人、車、路的特性進行主動控制。
汽車線控技術采用導線柔性連接代替了原來的機械、液壓連接,具有結構簡單、安全、節能、環保等優勢。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如可靠性、成本等制約了線控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隨智能駕駛逐步向高階邁進,EMB受限于技術成熟度與安全冗余,目前行業的量產程度較低,未來或是未來線控制動發展的主流方向。
根據佐思汽車研究數據顯示,2022年1-5月國內線控制動市場份額,博世占比89%位居首位,同馭占比4%排名第二,采埃孚占比2%排名第三。
底盤核心部件發展趨勢:
對于自動駕駛系統來說,線控油門、線控轉向、線控制動這三個子系統尤其重要,尤其是L3級別及以上等級的自動駕駛汽車,部分或全程都會脫離駕駛員的操控,因此對于智能駕駛控制系統的需求將會迅速提高。
線控油門已成為國內外汽車標準配置,預計在2026年有望達到100%,單價在300元左右。
線控油門產業格局較穩定,外資供應商配套時間長,占據主導地位,國內企業的參與度還處于較低的狀態,行業主要玩家包括博世、大陸、寧波高發、隆盛科技、奧聯電子等廠商。
而對于整車廠而言,線控減震器的裝配優先級最高,其次是線控彈簧,最后是線控防傾桿。從發展潛力上講,線控空氣彈簧、CDC/MRC型線控減震器的未來發展前景相對較好。
當前底盤域控制器所集成的功能還較少,未來隨著各類線控底盤執行器的逐步上車,車身域控制器集成的功能進一步豐富,單車價值量有望提升。
伴隨著汽車深度智能化,線控底盤需求將率先被打開。線控底盤環節,亞太股份(線控制動)、中鼎股份(線控懸架)等廠商具有先發優勢。
受到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的影響,汽車電子化程度持續提升,汽車電子將迎來長景氣周期,行業將迎來全產業鏈級別的大發展機遇,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有望迎來高速發展。
發布日期: 2024-10-31
發布日期: 2024-11-15
發布日期: 2024-04-25
發布日期: 2024-04-29
發布日期: 2024-04-07
發布日期: 2024-06-04
發布日期: 2024-04-30
發布日期: 2023-11-14
發布日期: 2025-04-24
發布日期: 2025-04-24
發布日期: 2025-04-24
發布日期: 2025-04-24
發布日期: 2025-04-24
尋找更多銷售、技術和解決方案的信息?
廣州綠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綠測科技)成立于2015年11月,是一家專注于耕耘測試與測量行業的技術開發公司。綠測科技以“工程師的測試管家”的理念向廣大客戶提供專業的管家服務。綠測科技的研發部及工廠設立于廣州番禺區,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先后在廣西南寧、深圳、廣州南沙、香港等地設立了機構。綠測科技經過深耕測試與測量領域多年,組建了一支經驗豐富的團隊,可為廣大客戶提供品質過硬的產品及測試技術服務等支持。
技術工程師
020-2204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