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以“排氣管數量”和“發動機動力”為驕傲的榮耀已然成為過往。在這個嶄新的時代,特斯拉、理想、蔚來、小鵬、零跑等新興的汽車制造商紛紛推出了搭載可交互大屏、實現萬物互聯、軟件功能持續更新的新車型,它們被譽為“車輪上的智能手機”。同時,不少互聯網巨頭如華為、小米、百度也涉足其中,有的推出了自己的造車方案,有的則展示了各種自動駕駛技術。
然而,面對這一變革,許多仍在使用傳統汽車的消費者開始感到困惑:為何我的汽車在應用了大屏與智能軟件后還不如一臺幾百塊錢的智能手機那樣智能?
回顧歷史,以手機行業為例,曾經的世界領先手機操作系統,技術史上最著名的失敗者——塞班系統,便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在2007年iPhone發布的那一年,塞班系統占據了高達65%的市場份額,但卻在短短幾年后被安卓和iOS聯手擊敗。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塞班系統失敗的主要原因,因為當時競爭對手的操作系統都具備出色的向后兼容性。導致這種不兼容性的一個原因是手機硬件的異構性。此外,制造商之間的內訌、閉源方案和高昂的開發成本也進一步阻礙了塞班系統的發展。
汽車行業正站在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與諾基亞曾經的困境驚人地相似。面對5級自動駕駛技術所需的龐大代碼量,傳統車企仍固守陳舊的軟件開發模式,導致軟件復雜性日益失控。更令人擔憂的是,硬件和軟件依然緊密綁定,同步更新,意味著每七年才能見到一次重大革新。
許多汽車行業內的資深人士曾堅信,他們的業務與計算機、軟件行業截然不同。然而,這一觀念正被智能汽車的浪潮所顛覆。
難以變化的傳統架構
汽車由于其復雜的構造,無法像手機或電腦那樣將所有硬件集中于一塊電路板。相反,其硬件遍布車輛各處,因此需通過可靠的通訊電纜相互連接。這一結構通常被稱為電子電氣架構(E/E架構),它集成了各類傳感器、ECU(電子控制單元)、線束拓撲和電子電氣分配系統,以完成運算、動力和能量的分配,進而驅動整車的各項功能。
早期的汽車E/E架構為分布式設計,每個ECU功能單一,獨立控制發動機、剎車、車門等部件。它們通過CAN總線或LIN總線相連,以實現信息交換。然而,隨著汽車功能的不斷增多,ECU數量急劇增加至100多個,這導致線束長度和重量相應增加,從而提高了整車成本和重量,降低了汽車組裝的自動化水平。
車企在進行功能變更時,需與眾多供應商協商軟硬件的協調開發問題,每新增一個功能都需要額外配置ECU和通信系統,流程繁瑣且耗時。此外,由于每個ECU綁定特定功能,難以實現跨ECU的復雜功能,也難以通過OTA(空中升級)持續更新汽車軟件。
在傳統分布式ECU架構時代,中間件市場主要由AutoSAR主導,至今仍有眾多企業使用。
汽車軟件的開發難度在哪?
汽車軟件開發與智能手機行業的主要區別在于其復雜性、異質性、客制化需求以及功能安全要求。首先,汽車行業仍然面臨高度的復雜性和異質性挑戰,每個子系統由不同供應商提供,集成獨特的軟件架構。相比之下,智能手機行業通過標準化和抽象化已大幅減少技術復雜性。
其次,汽車行業需滿足客制化需求,不同配置、功能和地區法規導致大量產品變體,使得每個汽車型號的產量遠低于智能手機。而且,汽車軟件開發必須重視功能安全,以降低風險為首要目標。當我們考慮到汽車的功能安全要求時,“車輪上的智能手機”的比喻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最后,我們不得不提及軟件開發思路與方法的轉變,這實際上是傳統物理汽車世界與未來數字汽車世界之間的碰撞與融合。傳統的汽車工程注重物理功能的實現,從早期的安全氣囊、車輛穩定和制動系統,到現代的駕駛輔助系統,無不體現了這一點。然而,隨著新一代數字化車輛的崛起,軟件開發逐漸轉向以改善用戶體驗為核心。
SDV或成最優解
軟件定義車輛(SDV)是應對傳統汽車與未來智能需求沖突的創新理念。在SDV中,硬件成為基礎,而軟件則主導用戶體驗。SDV融合了軟件定義網絡(SDN)和網絡功能虛擬化(NFV)技術,將汽車功能抽象為軟件模塊,實現了汽車的靈活性、可擴展性和安全性的飛躍,為用戶帶來個性化智能服務。SDV是編程性極強的汽車,能快速部署新功能,持續提供更新,并具備額外計算能力。
SDV將汽車功能從硬件中解耦,通過軟件定義網絡進行靈活配置和管理,打破了傳統汽車軟硬件緊密綁定的局限。在SDV中,車載系統如娛樂和控制系統等不再受限于硬件,而是可根據用戶需求靈活配置和升級。SDV不僅是智能汽車發展的基礎,更是其外在表現之一。
SDV架構從傳統汽車架構演化而來,硬件標準化為功能硬件,ECU轉變為計算平臺,通過E/E架構連接計算平臺與功能硬件,構建車載硬件底座,為智能汽車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SDV/SOA化革新了車輛開發流程,通過實現技術與組織層級的松耦合架構,顯著提高了開發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利用SOA(面向服務的架構)和API中心化的工作方式,我們能夠根據車輛API創建和實現原型,從而在早期階段從客戶和管理層獲取寶貴反饋,進而迭代和改進SDV原型。
此外,SDV應用程序能夠無縫地從車輛模擬環境過渡到真實硬件測試,因為API的穩定性保證了應用程序無需修改即可適應變化。更重要的是,用戶軟件開發團隊可并行工作,利用模擬器進行開發,無需等待硬件的可用性,這大大加速了開發速度并提高了效率。最終,軟硬件分治的策略將復雜性降低到可管理的水平,API作為“主時鐘”確保了不同團隊之間的協同工作,使SDV成為解決物理與數字世界沖突的理想方案。
以SDV為核心,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歷程從分布式E/E架構逐步演進至域集成、域融合E/E架構,并最終邁向中央集成E/E架構。在這一過程中,車載資源不斷實現集中化,并與云端實現無縫連接,構建了一個既集中又層次分明的SDV架構。這種架構的變革顯著地推動了汽車軟硬件的解耦,引領我們邁入了軟件定義汽車的新紀元。
發布日期: 2024-07-04
發布日期: 2024-06-19
發布日期: 2024-01-25
發布日期: 2024-05-20
發布日期: 2024-05-31
發布日期: 2024-04-11
發布日期: 2024-04-08
發布日期: 2025-01-13
發布日期: 2025-04-24
發布日期: 2025-04-24
發布日期: 2025-04-24
發布日期: 2025-04-24
發布日期: 2025-04-24
尋找更多銷售、技術和解決方案的信息?
廣州綠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綠測科技)成立于2015年11月,是一家專注于耕耘測試與測量行業的技術開發公司。綠測科技以“工程師的測試管家”的理念向廣大客戶提供專業的管家服務。綠測科技的研發部及工廠設立于廣州番禺區,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先后在廣西南寧、深圳、廣州南沙、香港等地設立了機構。綠測科技經過深耕測試與測量領域多年,組建了一支經驗豐富的團隊,可為廣大客戶提供品質過硬的產品及測試技術服務等支持。
技術工程師
020-22042442